只是,村里到镇上的路不宽,想要并排走两架牛车很难,只能一前一后。
贾父担忧儿子,催促道:“张明朗,你能不能走快一点?”
还真不能。
不是顾秋实故意拦着,而是张家夫妻苦了半辈子,什么都想省,买牛车的时候也是能省则省。巧得很,他们买牛的时候,村里刚好有一头刚刚满四岁的牛因为脚蹄子受伤需要卖掉。
四岁的牛,正当用呢,这牛伤了蹄子,走不快,拉重一点就更慢了,用来耕地很费劲。村里的人养牛主要是为了耕地,次要才是拉车。
而张家夫妻养牛纯粹是为了拉货,关键是货还不多,牛拉着走得比普通的牛要慢一点,但……便宜啊!牛还特别肥,才四岁,养好了要管好多年呢。不想为了转手一卖,还不亏钱。
唯一的缺点就是跑不快,忙的时候急死个人它还慢慢悠悠,就比如此时。
当然了,顾秋实是不急的。
贾父看着那牛一瘸一拐,才发现问题所在,皱眉道:“你怎么养了这个牛?”
牛在普通百姓眼中是很贵重的东西,有些朝代朝廷甚至不允许杀牛和吃牛肉。当下没这个规矩,因此,不得用的牛多半会被人杀了吃肉。
“这牛怎么了?”顾秋实反问,“瘸了就不配活着?”
贾父无奈:“我儿子等着救命啊!”
顾秋实看了一眼前面:“那边有岔路,到时我去岔路上,让你们先走就是了。”
也只能这样了。
贾父慌慌张张,带着儿子去了镇上。他们手头还有几十个铜板,但是用来治伤根本不够,夫妻俩无奈之下,又哭又求。
这世上大部分的人与对方没有利益纠葛的时候,在对方需要帮助时,都会出手相助。
镇上的四位大夫,或多或少都赊过账。有时候一家子太可怜了,他们不出手,人就会死……几人做不到眼睁睁看着人丢命。
换做寻常时候,年迈的夫妻俩这样哭求大夫救治唯一的儿子,大夫们哪怕心里不喜,也会出手相助。可是,贾奎文最近在镇上的名声很不好,以前贾家老两口住在镇上时也很张扬,总是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的。
大夫不想救,推说自己有事,让他们去找别人。
关于贾奎文做的那些缺德事,别人不清楚,几位大夫确实早就知道了的。且不说贾奎文答应了要对云氏一心一意做了赘婿后不应该在外头找女人生孩子。更过分的是,有了孩子之后还想要让别人喜当爹。
这也忒恶毒了。
贾家夫妻想要纠缠,但是他们认为救人要紧,于是急忙去找了下一位大夫。
镇上的大夫有一位出诊了,有一位家里有事不在医馆,有一位拒接,剩下的那位……忙得很,有个半大孩子从高处摔下来,浑身到处都是擦伤,头破血流,也搞不清楚有没有内伤。
贾奎文急着治伤,人家也急啊!
再说,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孩子同时需要救治,那肯定是先救孩子。
又等了足足一刻钟,大夫把那个孩子弄好了才去查看贾奎文的伤。越是看,眉眼越是慎重。
“这是被打了呀,谁打的?”
贾母愤然:“江家那一群不讲道理的,自己的女儿不见了,跑来找我儿的麻烦。又没人证又没物证,他们张口就来,真当我儿子是冤大头……这纯粹是拿我儿来泄愤。他们要是真疼女儿,也不会把人送到大山里去,你们说是不是?”
她太生气了,心里又担忧儿子的伤势,有些心不在焉,说话时前言不搭后语。但是,这两天外头的传言很多,众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还是明白了她的意思。
还是那话,镇上的其他人想要知道一件事,多半是听信传言。但是大夫不一样,他们因为身份的不同,知道的事情要比别人家多一点。
就比如郑胖子干的勾当,大夫其实就听说过。
巧了,在江家人到处寻找女儿时,有人亲眼看见昨天贾奎文登了这胖子的门,还有人看见他出来。
世上没有这么巧的事,贾奎文一点都不冤枉。
想到此,大夫就不太想尽力救人,道:“需要施针,不保证疗效,二两银子。”
贾母跳了起来:“你怎么不去抢?”吼完后,又觉得自己很不理智,这时候先救人要紧,“行行行,只要能救我儿子,大夫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就是银子么,绝对不差你的。”
这种语气……可不像是在求人救命!
大夫救死扶伤,不能见死不救。如若不然,大夫真的想把这一家子赶出去。
“那么,麻烦你先付二两银子。”
贾父:“……”
夫妻俩手头没有这么多银子,贾父反应也快,转身就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书看累了就去欣赏音乐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