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程记

双程记 第31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哦,是啊。”程一清回过头,见车子还停在那儿,冲程季泽摆摆手说再见,又扭过头,“找我有事?”
车厢内,程季泽一只手搭在方向盘上,看他们两人在起楼下说话。他注视了五六秒,将车子驶离。
于是,他没见到郑浩然告白的场景。
郑浩然说,自己不愿意为了公事妨碍他们感情,他可以没有这份工作,但不能没有她。程一清对他的肉麻很是意外,同样意外地,她发现自己对他已没了青春期时的悸动。她说,我现在不考虑感情。郑浩然说,我明白。
—— —— ——
程一清最近都在忙限量月饼的事。这天她跟陈夕裴在公司楼下粥粉面店,对着一碟瘦肉肠,越算账越起劲。陈夕裴吃完鸡蛋肠,掏出镜子补妆。算过账,程一清将纸对折一下,匆匆扒完肠粉里的肉,咬了几口肠粉,转身就要走。
出门时,正碰上一个装修师傅打扮的男人,碗边放了个塑料袋,袋口敞开,露出里面一个简陋的包装盒。因盒身色系搭配跟双程记一样,她多看一眼,赫然见上面印着“双程记”。
一模一样的商标。
她脚下一滞,抓起包装盒拿来看。那装修师傅唬一跳,“你干啥?”陈夕裴也回头,看她在干什么。
“大哥,这东西哪里买的?”
师傅警惕地瞅着她,“你问这个干嘛?我带自己东西进来吃,老板娘又没说,你问东问西……”
程一清掏出五十块,拍在桌上,“我想买。”
“火车站的小卖部就有。”
程一清谢过大哥,匆匆告别陈夕裴,转身跨骑摩托车,直奔火车站。
广州火车站70年代末开放时,最初访客多是北上港人。时任港督麦理浩乘坐第一班港穗直通车返港,是为三十年来粤港两地开出的首趟列车。数年后,德叔到香港为程记寻求发展,后来又频频出入法院,跟许多来往粤港两地商人一样,亦坐这趟列车。
90年代,务工潮涌入广州,火车站是直面潮水的第一站。当时他们出来后,会见到正面建筑物上是偌大的时钟,上面有“广州站”三字,左右两侧分别为“统一祖国 ”跟“振兴中华”的红字。除了附近的健力宝、太阳神广告早换了品牌,其余都跟此时程一清眼前火车站别无区别。
但千禧年初的广州,飞车党横行,火车站更是治安黑点, 黄牛党、吸毒者、毒贩、制假售假跟小偷扒手,在此齐聚。当地人没事都会绕路走。程一清却逆向而行。
还没到火车站,程一清远远地找了个摩托车保管站,将车放好,自己走路过去。广州天气炎热,越往里走,汗味、多日未洗的衣料味跟泡面味越重。她抬起手背,擦干前额上大滴淌下的汗珠,目光无意识地搜寻每个角落的摊档。
她见到一个捂着耳朵呜呜哭的女人,鲜血顺着她的手指缝往下蔓延。半年后,她在年度新闻那里看到了这个捂着流血耳朵哭的女人,新闻图片里说,这是被人连金耳环跟耳朵一并扯掉。
而当时,程一清只觉茫然。
她绕过每一条不知道队头在哪里的长队,顶着治安人员严厉的眼神,在每一个小卖部那儿张望打听,终于在靠近一楼候车室的火车站广场边找到个小摊档。她说:“给我一包双程记。”
守摊的是个染金毛的年轻人,正跟旁人打着牌。他收起手上的牌,用广东口音普通话问:“什么记?”在货架上摸了包香烟,扔给她。
“双程记!杏仁饼!”程一清用手指着。她看一眼那金毛,觉得有点眼熟。
金毛瞥她一眼,嘴里不知道骂了句啥,将杏仁饼扔给她。她低头一看,同样褐色包装,同样字体写着双程记,同样的产品照片,模仿了七八成相似。只是纸盒包装劣质,是轻型纸,没有塑料薄膜,手感差。商标颜色虽然一样,看起来却像是被太阳晒久了,褪了色。
对方看她没有要给钱的意思,大声道,“四十五!”
“四十五?”程一清抬起眼,重复一遍。
金毛以为她嫌贵,没好气,“在火车站买东西,肯定比外面贵。喂你到底买不买?”
“你哪里进的货?”
对方这时认认真真打量她一眼,就连他的牌友也将牌放下来,上上下下地看她。
程一清知道这里三教九流,但她是当地人,清楚火车站广场上有大量执法人员,她也不怵,大声重复,“你在哪里进的货?”
“你谁?我凭什么告诉你?!”
周围的人都围过来看热闹。
盛夏广州,此处只有一台电风扇,对牢卖东西的人,吱吱嘎嘎吹着狠风。风扇脚边黑色电线七绕八绕,但一丝风都透不到她那儿。
她再度重复这问题,而金毛的牌友从摊档里跳出来,对着她围了上去。加上周围看热闹的男人,她身边仿佛砌了一堵人墙。
她是个硬脾气的,丝毫不怕,冷着脸,瞪着对方,像两块硬石头碰到了一起。
突然有人将她拽到身后,她抬头看,居然是程季泽。
他沉着脸,对金毛说,“我把这个牌子的东西都买下来。”
金毛怔了怔,看了看牌友,他牌友对他说,“还愣着干嘛?搬货啊!”
程季泽又说,“不光这些,我还要五十箱。”
“五十?”金毛张大了嘴,“这里没那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书看累了就去欣赏音乐美景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