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瑜局促地笑着,顶着父亲责备的目光,小声提示:“这汤里共有八种馅料不同的圆子,每一料都是娘亲精心配制的药草,服之可以养生补气……”
盛隆和听罢,静默稍顷,微微一笑,道:“原来如此,难怪别具一番风味,让纱儿念念不忘。”
祝晴浑然不觉,笑吟吟地应和:“殿下有所不知,纱儿小时候可不喜欢这汤了,每次都要她爹爹催促,才苦着脸喝下,长大后终于发现了它的好……”
盛隆和含笑听着,没有再碰手边的汤碗。
觅瑜也在一旁陪着笑,配合地转移话题。
席间,她对上兄长的目光,看出对方的无声询问:你是特意带太子殿下来找不痛快的吗?
她也只能装作看不明白,目光一转,糊弄过去。
其实她心里是觉得自己有点冤枉的,她又没有向盛隆和推荐这道汤,不过随口一提,哪里知道他便记上了,还当着她娘亲的面说了出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能怎么做?让他不要喝汤,还是让娘亲不要盛汤?进退两难之间,她也只能委屈他,当一回贴心女婿,哄一哄岳母大人……
好在之后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赵得援出过不少地方的钦差,祝晴年轻时也行医四方,夫妻俩见识过不少天南地北的风味,都呈现在了这年夜宴上。
除了口味不佳的团圆汤之外,其余菜式皆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动。
虽比不上宫宴奢华,但在麟德殿里,觅瑜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帝后的身上,根本没心思用膳,盛隆和给她夹了几筷子菜,也不过让她略略垫了些肚子。
她本是打算,等回去后再好好和他用一顿,她相信他不会拒绝,她也已经想好要置一桌什么样的席面,没想到他带着她回了娘家,让她感到一阵惊喜。
现下,她与亲人、爱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地享用团圆饭。
世间最幸福之事,也莫过于此了。
赵家祖籍檀州,当地人冬日喜用暖炉,赵得援延续了这一习惯,支了一口汤锅,用炭火煮着,把片好的兔肉放进去涮,拨动时漫如云霞,堪称一绝。
香气随着汤水咕嘟嘟地往外冒,蒸腾飘散在室内,让氛围也变得舒适无比。
“来,夫君尝尝这个。”觅瑜夹起一片涮好的兔肉,放进盛隆和的碗里,“这是檀州那边的风俗,名曰拨霞供,纱儿从小便格外喜欢,不知夫君觉得如何?”
她没有用殿下的尊称,她不想在这种时候还注意礼节,除夕之夜,本就该合家欢聚,反正在座的都是她的亲人,听见也没什么。
盛隆和显然很受用她的这份亲昵,十分给面子地尝了一口,不吝称赞:“都说檀州人最擅烹制兔肉,今日一品,果然如此,纱儿真是有好口福。”
觅瑜甜甜笑开:“夫君喜欢就好。”
赵得援咳嗽一声,不知是在提醒她注意称呼,还是留神举止。
不过,得了太子殿下的赞许,他还是感到颇为自豪的,拈须一挺胸膛,展开笑容,絮絮叨叨地说起了涮兔肉的由来。
“王爷有所不知,这拨霞供虽然传承了数百年,最初却并非由檀州人烹制,乃是前魏时期,季文公担任檀州太守期间,无意发现……”
盛隆和配合地听着,含笑道:“原是这般,小婿受教了。”
祝晴嫌弃丈夫:“好了,你少说点,每年都要唠叨上这么一回,也不嫌烦。而且王爷未必不知道这事,季文公在檀州的那点子经历,天下谁人不知?”
赵寻琅轻声附和:“季文公与拨霞供的轶事典故,的确流传甚广。”
赵得援不满地争辩:“哎,你们娘俩怎么在王爷跟前拆我的台?我——”
听着熟悉的声音,看着熟悉的笑脸,觅瑜仿佛回到了没有出嫁时,一颗心溢满了欢喜与依恋,如果不是有盛隆和陪伴在身旁,她都想要留下来过夜了。
不过,仅仅是如此,也已经让她心满意足。
说起圣上与爹爹结拜的往事,她亦不似在宫中时拘谨,大着胆子,提出了疑问:“那幅对联,我觉得没什么问题呀,为何会使旁人不喜,生出误会?”
赵得援支吾着,和从前一样,含糊其辞,不说清楚。
反倒是盛隆和轻轻笑了,回答:“因为问题不在于对联,而在于横批。”
她疑惑道:“什么横批?”
赵得援咳嗽一声:“王爷,这、这个……”
盛隆和一笑:“岳父放心,纱儿不会乱说的。”
他凑近她,附耳低语:“父皇写了……”
伴随着答案的吐露,觅瑜缓缓睁大灵动的杏眸,眨了一眨,又眨了一眨。
见状,赵寻琅低声道:“爹爹可以放心了,小妹没有听懂。”
赵得援同样压低了声音,回道:“我担心的是她听得懂吗?她那点文墨,能听得懂就怪了!我担心的是王爷给她解释,让她听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书看累了就去欣赏音乐美景吧